全国咨询热线

手机:18820304886

电话:13412215413

    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建设多时间尺度灵活性电力资源 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供需

发布时间: 2024-01-14 08:28:07 作者: 织唛
详细介绍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特征是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党中央提出,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与常规电源相比,新能源电源提供大量电能,但不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这是新能源电源与其他电源的主要区别。新能源电源的大量接入,造成系统维持电力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电力系统灵活性不断降低,并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为应对大规模新能源带来的消纳和调节能力不够的问题,建设多时间尺度的灵活性电力资源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供需的必要条件之一。

  “十三五”以来,我们国家新能源装机占比已从11%提升到22%以上,发电量占比已从5%提升到10%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从12%提升到16%左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国家新能源将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继续以数倍于用电负荷增长的速度新增并网,2030年需达到25%,此后还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云南绿色能源装机占比85%,绿色发电量占比90%以上,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97%,绿色能源利用率均接近100%,基本消除了弃水现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2%,云南省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国13.3%,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云南“西电东送”送电量累计突破1万亿千瓦时,近100%为绿色能源,为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强力支撑。新能源将成为保障云南电力供应的增量电源主体,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将继续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逐步发展水电铝材一体化等载能产业,在水电铝硅等绿色载能产业驱动作用下,云南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云南省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负荷分别达到3000亿千瓦时、4900万千瓦,“十四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8.7%;预计2030年、2035年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负荷分别达到3600~4100亿千瓦时、5900~6760万千瓦,“十五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7%、3.8%,“十六五”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6%、2.8%。

  “十四五”期间,云南预计新增用电量1000亿千瓦时,新增用电负荷1670万千瓦。考虑已明确新增的水电、新能源,并考虑退役煤电因素后,2025年云南存在电力缺口462万千瓦,全年电量不足454亿千瓦时,无弃水电量。云南在中长期没有相对明确的新增大型电源的情况下,电力电量缺额将进一步加大。从“十四五”起,云南电力供需将由“十三五”的“丰余枯平”转变为全年电力、电量双缺,电力供应保障形势将日趋严峻。

  云南新能源资源基础条件扎实、开发潜力巨大,除水电外,云南新能源资源开发潜力也位居全国前列。在不考虑分布式光伏的情况下,云南省远景可开发资源约1.54亿千瓦,除已建成的新能源电源外,云南省未来可开发新能源资源约1.42亿千瓦,其中无环境制约因素、经济性较优的资源约6870万千瓦(其中风电2590万千瓦、光伏4280万千瓦)。

  为保障未来云南电力安全可靠供应,需要快速推进省内电源建设。云南干流水电除已明确的水电外,怒江中下游“一库十二级”梯级水电站受生态环保等因素影响,开发不确定性较大。在减碳发展大背景下,难以在已有指标外规划新增煤电,且云南自身电煤保障能力难以支撑大规模新增煤电。因此全力发展新能源是保障云南电力安全供应的必然选择。

  新型电力系统最主要特征是新能源为主体。新能源电源发电电力与发电电量不匹配(不耦合)是新能源电源与其他电源的主要区别,为满足新能源电源的消纳需求,需要建设大量灵活性资源。在现有的电源结构和灵活性资源配置下,云南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需着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提前规划布局建设大量多时间尺度的灵活性资源,作者觉得当前应从如下几方面重点研究。

  随着云南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超短周期、短周期、日内调节、周调节需求将十分突出与迫切。

  一是超短周期(毫秒至秒级)调节需求。因为大量新能源采用电力电子装备并网不能提供转动惯量,降低系统抗扰动能力,超短周期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动且频率电压耐受能力不够的问题,提升系统一次调频能力。而新能源实现一次调频一是通过预留备用容量,二是通过配置储能,新能源场站通过配置电化学储能,并通过相应的有功控制管理系统实现一次调频功能,从而提升电源调频能力,有利于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

  二是短周期(分钟至小时级)调节需求。从概率统计结果来看,云南风电5分钟尺度上的平均波动仅为0.26%,最动接近2%;1小时尺度上的平均波动1.47%,最动接近8%;日间电量的平均波动8.19%,最动接近40%。光伏5分钟尺度上的平均波动为0.9%,最动接近6%;1小时平均波动7.72%,最动接近45%;日间电量的平均波动4.06%,最动接近20%。短周期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短时出力随机性和波动性带来的系统频率和潮流控制困难的问题。

  三是日内调节能力需求。新能源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匹配性较差,尤其是风电反调峰特性显著。负荷低谷时,风电出力往往处于较高水平;负荷高峰时,风电出力则处于较低水平,增大了系统峰谷差,给系统调峰带来非常大压力。云南省日最大负荷主要在晚高峰,此时光伏出力极低,没办法提供有效电力支撑。日内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风电反调峰特性加剧系统调峰压力,以及光伏在负荷晚高峰无法顶峰等问题;同时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出力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匹配性较差、加剧系统调峰压力的问题。

  四是周调节能力需求。新能源易受气象条件影响,极端情况下也许会出现长时间出力偏低的情况,如长时间阴雨天气导致光伏出力持续偏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风电机组会自动进入停转顺桨状态。多日、周调节能力要求重点解决新能源受极端天气影响而导致的在较长时间尺度上电力供应不确定性问题。

  一是水电调节潜力。云南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水电主要位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金沙江流域已建水电站整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澜沧江流域已建水电站整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好。云南中小水电站以径流式为主,仅具备周调节能力或无调节能力,调节性能较差,少数中小型支流上也具备修建龙头调节性水库的条件。

  二是煤电调节能力。云南全省目前统调燃煤机组1240万千瓦,考虑退役160万千瓦装机后(宣威电厂120万千瓦、阳宗海电厂40万千瓦),剩余装机108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昭通市。云南在役燃煤机组在设计阶段基本没考虑深度调峰工况,调节性能较差,供热机组技术最小出力率在53%~77%之间,非供热机组技术最小出力率在49%~60%之间。

  结合云南的地理位置、资源储备及电网主网架形态,云南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建设方案可考虑从电源侧、电网侧和需求侧分别进行规划与建设。

  一是电源侧灵活性资源构建。最重要的包含火电灵活性改造、水电扩机、抽水蓄能、新能源侧配套电化学储能等。此外,新能源侧配套建设电化学储能,主要满足新能源电源一次调频(毫秒级、秒级)、二次调频需求,平抑短期(分钟级)出力波动,少量提高新能源电源保证出力。初步建议:云南省新建风电按照装机容量的10%~15%、连续储存2小时,新建光伏按照装机容量的15%~20%、连续储存2小时,配套建设储能。

  二是电网侧灵活性资源构建。最重要的包含通过跨省跨区调峰及备用协同等。跨区互联电网运行方式将灵活性更好、有力支撑清洁能源高效配置。与调节电源、储能等相比,互联电网虽然本身不生产和消耗电力,无法直接参与供需平衡,但通过在空间维度实现互联互济,有效挖掘并利用不一样区域间的净负荷时序互补特性,可产生与其他灵活性调节资源类似的效果。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各通道输电功率可随各区域新能源可调出力与负荷需求等因素进行逐时调整变化,通过合理的安排跨区域电力配置方案,可大大降低各区域净负荷波动。

  三是需求侧灵活性资源构建。最重要的包含有序用电、需求侧响应等。需求响应将更加高频度地参与系统运行,提高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当前需求响应的典型运行方式是针对负荷曲线削峰填谷,且通常仅在夏季峰荷时段与春节低谷时段开展。未来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背景下,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将更加常态化、精细化、自动化,其主要价值将由缓解极端时段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转为促进新能源消纳。

  源、网、荷、储是能源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各环节不同元素间将存在更多协调互动。系统调度将以整体最优为目标,统筹安排源、网、荷、储各环节的运行策略,充分的发挥各类资源特点,以灵活高效的方式一同推动系统优化运行,促进清洁能源高效消纳。随着新型电力系统逐步建设,电网运行方式将灵活性更好优化,需求响应和各类新型储能将更加高频地参与电力供需平衡,灵活性资源的类型日益多元。在电源侧,煤电和水电是优质的灵活调节电源,同时可通过合理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结合灵活性改造激发煤电调节潜力。在电网侧,可统筹送受端的调峰安排,制定更加灵活的电网运行方式,鼓励跨省、跨区共享调峰与备用资源。在负荷侧,可全力发展需求响应,设计合理的激励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峰谷电价和尖峰电价机制,结合现货市场建设探索实时电价。在储能侧,可在条件适宜地区稳步推进抽水蓄能发展,鼓励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投资建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3年南方电网数字平台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新能源配电网可靠性分析软件、配电房复杂场景下状态高精度识别算法及智能设备2标的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CG2)公示开始时间:2024-1-12公示结束时间:2024-1-15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11日,南方电网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500千伏主网架数字化专题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公布中标人,分别是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海南)有限公司、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后者为中国能建旗下公司,由中国能建、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合资成立。500千伏主网架数字化应用开发实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南方电网公司贵州遵义供电局结合湄潭县“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以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为总体建设目标,于2023年底全面完成了湄潭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建设。据介绍,两年多来,在珠遵协作项目的支持下,金桥村对原有民居进行提升改造,由于原有配

  1月11日上午,南方电网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预备会议在广州召开。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出席会议,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启宏主持会议,公司在家领导肖立新、唐屹峰、贺晓柏、王绍武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南方电网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2023年工作会议

  电碳耦合是指充分的发挥电力大数据优势,以电力为纽带,围绕“算碳”“减碳”“治碳”等主题,协同带动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兴业务领域。日前,南方电网首款电碳表挂网试运行。除了实时显示电流、电压、电量外,这款电碳表还能动态计算平均每千瓦时电折算的碳排放数值。“用户都能够直观地监测和统计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10日,海南能源数据中心正式对外发布首批数据产品成果,同天,海南能源数据中心与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海南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方面加强资源共享、课题研究、人才共建等深度合作。据介绍,海南能源数据中心于2023年年初成立,按照“政府主导、电网主建、企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南方电网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锚定全年既定目标任务拼搏实干,推动电力保供、安全生产、经营发展、改革创新等各项事业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南网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受国家知识产权局邀请参加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专题座谈会,并作为唯一一家央企代表参加座谈,分享央企专利开放许可的经验做法。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细则》已公开发布,将于2024年1月20日起施行,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将全面落地实施,试点工作也将结束。本次会议旨在总结推广

  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作出贡献。南方电网公司着力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逐渐完备绿电绿证相关交易和激励机制,助力“双碳”目标实现。2023—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规划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3年南方电网在广州投产变电站17座。广州电网变电站数量增至417座,也是国内拥有最多公用变电站的省会城市。据悉,2023年,广州黄埔区电网实现基建投资和建设规模双创新“高”,全年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2.6亿元,变电站建设数量位居广州各区第一。2024年,广州供电局全年计划

  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国家格外的重视标准化工作,全方面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一系列标准化领域法律和法规、政策规划。南方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公司董事长、

  1月11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内发电总装机13077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3357万千瓦,风电装机584万千瓦,风光等新能源占全省总装机比首超三成。2023年,浙江新能源装机增加近1000万千瓦,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新能源出力能力、发电能力也在稳步增长。数据

  2024年1月8日,经过专业核算,国网蒙东电力2023年完成外送电量1835亿度,同比增长23.2%,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成为全国年度外送电量最多的省级电网企业。该公司外送电量超过1800亿度,相当于北京市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5倍,有力保障了全国能源保供大局。坚强电网让内蒙古的电送达世界屋脊2023年12月,在电力

  2024年1月11日,以“碳路中国大道有为”为主题的智能微网技术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成功举办。会议由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大庆恒驰电气有限公司、馨博投资(黑龙江)集团有限公司、品联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的产业专家和各省份的行业企业家代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9日,内蒙古印发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及2024年工作要点,其中指出,开展绿电消纳利用提升行动。快速推进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展蒙东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此外,政策还指出,实施增量配电网消纳新能源试点。2024年,全区新增新能源发电并网装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日,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建设连接光伏发电、储能设备和充放电设施的微网系统,实现高效消纳利用。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

  习在南瑞集团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坚持改革和创

  “预计模拟区域内未来24小时新能源发电功率整体平稳,电力供应整体充裕。”1月8日,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数据分析师陈姝伊应用区域日度电力电量平衡预警模型,查看了模拟区域新能源发电预测曲线、负荷预测曲线,分析供需变化趋势,为该区域内源网荷储资源协同调度提供参考。为了逐步提升源网荷储

  1月9日,在华中电力调度控制监控中心,由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强不确定环境下电网安全稳定自适应紧急控制系统平稳运行。该系统是南瑞集团在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之一。2023年,南瑞集团认真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持续攻坚突破,实现科技实力再

  国家能源局、科技部于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学技术创新规划》中,将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在新型电力系统低碳、零碳技术的引领下,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及发电量逐步下降,电力系统碳排放总量将下降至净零水平。从碳排放占比和减排潜力来看,煤电低碳转型是我国在2060年前力

  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设备是电力传输到用户的重要节点,其运作时的状态非常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供电质量和安全。配变若长时间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一方面会降低设备寿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线路故障。因此,对配变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对供电企业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以广西为例,因农业人口较多,地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热情参加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全球治理。”电能是未来能源消费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推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最重要环节之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说明,要提升电网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随着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发电侧新能源占比不断的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能源发电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特性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建立“源-网-荷-储”的一体化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南方电网公司明白准确地提出在南方区域2030年前基本建成、在2060年前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过程中,全力发展抽水蓄能,规划在“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分别新增装机600万千瓦、1500万千瓦和1500万千瓦,力争到2035年南方区域抽水蓄能装机容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源电力行业承担着主力军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特征。总体上看,新型电力系统不再是一个单一封闭系统,而是开放、互联的网络,面临更多安全风险。而电力基础设施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亟需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热情参加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全球治理。”电能是未来能源消费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推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最重要环节之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是未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主体,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

  摘要:近几年,国网在华东、华北、华中等负荷受端地区大规模建设精细化切负荷系统,通过光纤或无线通信方式将切除的负荷开入深入到用户侧进线开关。南网也在深圳试点建设了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切除的是配网环网柜的负荷开关。这些精细化切负荷系统主要存在的困难是:切负荷终端数量庞大、主站和切负

  摘要:近期南网范围内某220kV线路跳闸导致新能源片区电压与频率升高事件表明,新能源大量接入带来的问题已开始凸显,我们应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主动思考、出谋划策...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作者:黄超、郑茂然、田君杨、沈梓正、黄鹏飞、蒋连钿(广西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继电保护科)1背景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性减碳目标引领之下,作为现代能源系统的中心,电力系统承担着能源转型主力军的作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成为现代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配电网涵盖电能汇集、传输、存储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具备能源互联网全部要素,是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物质基础。配电网直面终端用户,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高比例大规模的风电、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提出巨大挑战。为解决系统中海量新能源的可靠接入与消纳问题,一定要通过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电力系统全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建设数字电网,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观、可测、可控”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