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今年以来,淅川县纪委监委按照“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部署要求,围绕“大转作风、大提效能、大促发展”,紧盯12种作风问题,建立5项机制,系统推进“副局长、科(股)长现象”专项整治,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建立高位推动机制。针对党员干部执行力“上下热中间冷”等现象,研究制定《淅川县“副局长、科(股)长现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县纪委全会上专题传达,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丁心强任组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文永,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兵任副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教育、专项检查、专项暗访、群众评议、督导问责等6个工作组,按照自查自纠、集中整治、整改提升三个步骤强力推动实施。出台专项廉政教育方案,利用警示教育基地、看守所、庭审现场等场所,对全县各级各单位分类实施廉政教育,切实发挥警示教育、告诫提醒、文化熏陶等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守牢廉洁底线。目前,已组织并且开展廉政教育活动11期,印发工作简报8期,发布各类宣传信息10余篇。
建立问题排查机制。自查自纠排查问题,督促县直单位、各乡镇(街道)通过学、谈、查、改、建等举措,对照21条整治重点,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落到实处。排查梳理查找问题,充分的发挥民生热线、全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平台、“办不成事”问题受理窗口、说“不”提级管理等渠道的作用,加强线索排查,公布举报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排查副局长、科(股)长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出现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暗访督查发现问题,成立8个督导组,明显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项目、重点事项,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追踪、模拟办事、暗访群众等方式,开展全覆盖、高密度、多频次的暗访。目前,已梳理有价值的问题线件。同时,注重查纠整治和正向激励相结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免责减责机制,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一方面对主动担责破解难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因公不因私的,上级没有明令禁止的,提前报备的,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容错;一方面零容忍打击诬告陷害,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不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
建立群众评议机制。每季度开展三项评议:群众评议,由县委组织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对乡镇街道、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和单位副职、科(股)长进行民主评议;内部评议,由8个督导组牵头组织实施,分别对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的副职、科(股)长、站所长,采取个别评议和会议评议的方式来进行评议排序。对一次评议处于后三名的分别由相应协作区、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提醒谈话,对连续两次落后的,将提交县委组织部门,作为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常态化工作的一项参考是依据;特邀评议,建立“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评议机制,每季度召开座谈会,发挥特邀监督员“探头”及“一线哨兵”优势,提出意见建议,指出各级各单位在政务服务、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客户服务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及作风纪律、服务态度等方面有一定的问题。目前已完成第一季度评议工作,通报表扬了“群众满意”的10个单位、5个乡镇(街道)、20个科室、科(股)长;通报了“群众不满意”的3个单位、3个乡镇(街道)、10个科室及其科(股)长。
建立通报曝光机制。为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释放执纪执法必严、违纪违法必究的强烈信号,推动“副局长、科(股)长现象”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专项工作组围绕“五个必访”,采取每月印发一期典型案例通报,每月拍摄专题暗访片,大会集中通报典型案例、落后单位大会表态发言等方式,建立通报曝光机制。目前,已制作专题片5期,曝光案例14起;大会通报案例5起;组织处理67人,党纪政务处分19人,留置1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建立整改提升机制。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明显问题,各地各单位既抓“当下改”,及时有效解决明显问题,又重“长久立”,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探索形成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不断拓展整治成效。目前,各地各单位已新建制度17个,完善制度61个。推进问题整改解决。要求各地各单位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对于能立行立改解决的问题,上报问题时同步上报整改情况;对于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落到实处。目前,已排查出问题5052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开展以案促改。凡是被通报曝光、问责处理的案件,要求案发单位同步开展以案促改,对照典型案例查找有一定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引以为戒,确保不再出现类似问题。对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明显问题,督促各地各单位在及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不断巩固拓展治理成效。(张书媛 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