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手机:18820304886

电话:13412215413

    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开云体育网页版官方网站

闯关东故事 山东人说不完之关外有个莱阳庄

发布时间: 2024-01-10 02:48:05 作者: 工厂环境
详细介绍

  “噼里啪啦——嗵!——当!”2月8日,大年初二,天一擦黑,李旭生就在家门口点着了鞭炮,按烟台的风俗,这天送年。街头巷尾的爆竹声早已此伏彼起,置身这热烈而亲热的气氛中,他感触到了一种激烈的认同感。

  尽管身份证上的户籍所在地仍是黑龙江,尽管曾祖父、爷爷、父亲都葬在东北,尽管一家四口尚租住在美好十一村的一间民房里,但李旭生知道,他现在是真实回家了,因自己的根就在这儿。

  李旭生已有四年没回黑龙江春节了。但每年过了小年,他和家人都要打扫卫生、蒸饽饽、买年货,忙活一阵。因母亲在“莱阳庄”照看弟弟的孩子,本年没过来住。大年初一,他母亲打了个电话拜年。趁便聊了聊家园的事。母亲说,家人都挺好,弟弟家也按莱阳老家的风俗预备了全部。因是村里的长者,她正坐在家里等着后辈儿给她拜年呢。明日她再出门,去各家各户看望那些老姊妹们。并叮咛他不必想念自己,有时间就回黑龙江看看。

  从1968年出世到2002年到烟台,34年间,李旭生没脱离黑龙江集贤县半步。但他那满口纯粹的莱阳口音,让人很难幻想这是一个底子没在莱阳呆过的人。李旭生说到的“莱阳庄”远在关外,是爷爷那一辈闯关东(在北大荒)建起的,他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浑身盖着胶东人的痕迹。提起东北莱阳庄的故事,李旭生像打开了话匣子。

  李旭生的老家是莱阳赤山乡薛格庄村。1955年初夏,依据团中央的倡议和团省委的决议,莱阳优选了264名男女青年组成“山东省青年自愿开荒建造榜首队”,到黑龙江参与开荒建造。李旭生的爷爷李芳斋在村里是木匠,有手工,便参加其间。其时报名的有2000多人,当选的都是十八、九岁的青年,44岁的李芳斋天然成了其间年纪最长的。

  1955年9月22日,咱们从莱阳动身经天津奔赴北大荒。当踏上这片荒芜、沉寂的黑土地时,迎候他们的只要当地政府暂时建立的两个“马架子”。因由于地平风大,当晚女队员住的“马架子”就被刮翻。

  11月5日,山东青年集体农庄正式建立。第二年3月,青年庄又来了200多人。400多名队员铆足劲头十足开端备耕,搓草绳、割藤条、编筐篓、修补耕具,天稍转暖就出动,打荒草、刨树根、开开荒地。他们硬是用最原始的办法开垦出14700亩荒地,并播下了8000亩小麦和6000多亩黄豆。

  因由于原驻地地形低易涝,1958年,这群操着莱阳口音的年青人迁到二、三百里外一个名叫“孟家烧锅”的抛弃酒坊,打草、砍木,跟东北人学着盖起了拉合辫房。有了房子,咱们纷繁从莱阳老家“搬家族”,李旭生的曾祖父和年仅13岁的父亲跟着“家族大军”而来。这一年,青年庄并入友谊农场,变身为黑龙江农垦总队三师十八团一营九队。

  小时候,从爷爷辈们的谈天中,李旭生知道了不少曾经建庄的事。开荒之初,天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但胶东人聪明、勤劳、心齐。在北大荒,零下三、四十度的酷寒,当地人此刻有“猫冬”的习气,而庄上的青年人则使用农闲冒着酷寒挖沟、开地,占下了不少好地片;老年人组成“老头队”,养鸡养猪开展副业;“妇女队”负责打石头、打石子,筑路建房。“开春后,庄上垦好的地比当地人还大,最长的地垄有1500多米长。后来咱庄上还让给了当地人不少地呢。”

  靠着双手榜首代开荒者一点点改进着条件,发明着美好生活。开端是“南北炕”(两家合住一屋),再是“东西屋”(两家合住一房),后来在当地最早盖起了砖瓦房。庄上榜首个新生儿来临后,为了让孩子紧记父辈的开荒精力,咱们给他起的乳名叫“建庄”。

  到1985年,正式改名为“莱阳庄”时,已有1000多口人。现在庄里尚有160多户600多人。

  莱阳口音和风俗,胶东院子和大炕,山东品性和脾气,50年来一直在“莱阳庄”代代传承着。因来自同一块故乡,有着类似的脾性和风俗,“莱阳庄”里许多人都在庄里彼此结亲,人们保持着相同的习气:进村就说莱阳话,出村触摸当地人就说当地话,外面媳妇嫁进来也跟着说莱阳话。

  李旭生的母亲和姥姥、姥爷也是1958年“搬家族”时从莱阳来投靠他二舅的,1966年爸爸妈妈喜结良缘。“我目标也是咱庄上的,也是莱阳人,不过结婚前按庄上的辈分我要叫她‘姑’。庄上的辈分是按最早来开荒那代往下排,我岳父跟我爷爷是一个火车皮来开荒的,尽管年青,但也是我的爷爷辈。”

  不管是红白喜事,仍是饮食上的习气,庄里人都保留着显着的胶东特征。作为 “莱阳庄”的第三代,李旭生生在村里长在村里,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遭到的是地道的胶东风俗的熏陶。直到出去上高中跟当地同学沟通,才知道了不少当地风俗,“咱们春节蒸饽饽、做‘炸货’,当地人则蒸粘豆包;咱们初一天不亮就挨家拜年、初二送年、初三走丈人,而当地人很少初一处处拜年,初二就去拜丈人……”

  起先村里有自己的小学,教师由庄里人担任,不管在家里仍是在校园,孩子们听的说的都是正宗的莱阳话,莱阳话比当地话说得还要溜。“有一次村里的孩子出去念初中,被教师找到家里,说上课孩子听不懂教师说的,教师听不懂学生说的,从那以后庄上的孩子开端学一般线年,李旭生为了女儿上学,把家搬到城里,自己开起了租借。“我女儿从小就说一般话,所以现在她听得懂乡音,但不会说。她们这一代许多都不太会说了。”

  尽管50年过去了,但“莱阳庄”的人对故乡仍然充溢留恋。开始,连给莱阳老家写信的邮票钱都得凑,没办法只能全村写一个信封,里边塞满各自的家信,由收信人帮着分发。要是村里来个山东人,就跟全村人的亲属相同,挨家叫去吃饭,为的便是多知道点家园的音讯。

  直到现在,几代“莱阳庄”人每次回乡探亲总说是“回关里”,由于他们了解这边是根,是家。现在庄上不少白叟都想回老家看看,便是走不动了。

  “曾经回趟老家不容易,没钱买票就从家背袋马铃薯到佳木斯卖,一袋300多斤,到那里能卖上价钱,好换张火车票回家。”李旭生说,后来条件好了,每年秋收后爸爸妈妈都回老家看看,而自己打记事起就没回来过。

  1989年,李旭生送妹妹回烟台做餐饮,趁机回了趟莱阳老家,看了看老房子和老坟场。“听到身边的人说着和自己相同的话,十分亲热,不像在东北,有时有生疏感。” 李旭生就喜爱得不想走,甚至在白石路蹬着三轮车卖起了菜,但终究是被父亲叫了回去。

  2002年父亲逝世,李旭生按“莱阳庄”的规则,把父亲像曾祖父、爷爷相同朝西南而葬。他说,故去的开荒人和建造者迁回老家安葬的很少,这种安葬方法也算是对故乡的一种跟随了。

  安葬好父亲,李旭生带着妻女和岳母来到烟台,在三站做起窗布生意。当跟操相同乡音的顾客轻松闲谈时,他感觉那么安闲。“现在这边的经济条件挺好,咱们又从关东闯回来了!”(初阳)

  胶东头条客户端简介:供给烟台新闻、国内国际报导、便民信息、网上民声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转方位,到点按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